
报道称,光梳,又叫光学频率梳,因其用途广泛,一直以来都是国际光学界的重要研究热点。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木研究院 John Lewis Hall 教授和德国马普量子光学所的 Theodor Hänsch 教授因在光梳方面的杰出贡献,获得了 2005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而近年来芯片级的光梳(微腔光梳)由于紧凑的尺寸和低廉的成本极大拓展了其应用范围。然而,大部分基于微腔光梳的系统级应用中,仅有微腔本身为集成器件,其余的组成部分(包括泵浦激光器、无源 / 有源处理器件、电路控制单元)均未实现集成,在成本、尺寸和功耗上极大地削弱了微腔光梳芯片化带来的优势,因此,集成光梳系统层面的集成对光频梳技术的实用化和普及化具有重大意义。
与此同时,近 20 年来,硅基光电子集成芯片技术(硅光)借助成熟的 CMOS 工艺,可大规模集成传统光学系统所需的功能器件,极大提升片上信息传输和处理的速度和容量,可为下一代数据中心、通信系统、高性能计算、自动驾驶等领域带来变革性突破,是公认的现代信息系统的功能升级和产业布局的核心技术,是世界光电子领域竞争的主阵地。目前,随着应用市场的拓展和系统规模的大幅度提升,硅基光电子片上系统架构正向多通道和高并行的架构演进,随之而来的便是日趋增长的对低成本和高稳定性并行光源的需求。然而,由于硅材料本身不发光,硅基激光器的实现一直是世界性难题,在硅基光电子芯片上研发出多路并行的硅基光源更被公认为是该领域最大的瓶颈之一。
想在手机阅读更多业界资讯资讯?下载【香港硅谷】Android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