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美國稅改引發清關係統問題,部分跨境電商平台調整美線航班計劃

作者:姚單

編輯:劉偉

雷峰網鯨犀獨家獲悉,部分跨境電商平台正在試圖調整美線航班以及海運船班計劃,多家物流服務商,包括航司、船司等都受到了影響。比如,聯邦快遞服務於某跨境電商平台的兩架飛機已於2月4日停飛。

這一切均指向一紙政令。

2月4日,特朗普對中國加征10%全面關稅的行政命令正式生效,並取消了來自中國的800美元以下商品「小額豁免」的免稅政策。

關稅的核查重任,隨即落到了清關行上。

多位業內人士透露,短期內美國清關行尚不明確如何通過系統核查關稅,以至於不少航班或船班因系統問題無法跑通,出現了系統報錯等問題。清關受阻,各方只有先把貨物放在國內,一旦清關行將系統打通,貨物還是會運出去。

面對關稅加征的現實問題,國內多家跨境直郵物流商已經聞風而動,紛紛開始加價。

鯨犀了解到,雲途物流和遞四方均對美線貨物加收報關手續費20元/票,以及在包裹簽入時預收30%關稅保證金。

這相當於在基礎運費(按實際重量計算)的基礎上又添加了處理費(包裝+人工成本)和關稅預存金。比如,某一款女士梭織長褲基礎稅率為28.6%,301條款加徵稅率7.5%,0204加征關稅10%,最終總稅率為46.1%。

(雲途物流費用調整)

燕文物流則是單獨計算申報價格,針對紡織品及服裝類按包裹申報價值的35%,紡織品服裝以外按包裹申報價值的25%收取綜合關稅。

(燕文物流費用調整)

這一政令同樣波及到了國內二級市場,多家上市物流公司股價面臨下跌。其中,東航物流2月5日下午率先跌停,國泰航空、中國國航、南方航空等航司股價均有所下跌。

資深物流從業者林海表示,跨境物流商應對這一變化的最優方案是加價,其次是轉關、去掉原產地標籤以及從東南亞起飛。在林海看來,美國最新關稅政策和當年歐洲稅改政策類似,還需要一個過渡期適應。

長遠來看,稅費的要求提高了,中國商品出口成本增加已成事實,不變的是美國消費者一如既往地青睞中國商品。有觀點指出,中國出海企業僅僅靠低價獲客是不夠的,產品本身既要能滿足消費者需求,還要價格有競爭力。這時候,產品功能的獨特性和產品供應鏈的敏捷性就會更加突出,惡性低價競爭成為過去,合理有序競爭成為必然。

雷峰網將持續關注美國關稅政策對行業的影響,如你有更好的觀點或見解,歡迎添加作者微信(ydinitialheart)探討。

註:林海為化名。

分享到Facebook
技術平台: Nasthon Sys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