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化騰、劉熾平發佈全員信:99公益日,科技為公益創造更多可能

.. 品玩8月31日訊,騰訊總辦向全體員工發佈了「99公益日」年度全員信,宣布從9月1日至9月10日,為期10天的「99公益日」正式開始。這是騰訊總辦連續第九年為99公益日發佈全員信。參與99公益日、思考社會價值,也是騰訊全體員工在九月的熱議話題。

以下為全員信全文:

各位同事,大家好!

時光如梭,轉眼已是99公益日的第九個年頭。這些年來,科技與公益加速融合,已經成為公益事業不可缺少的工具和資源,推動公益事業不斷駛上快車道和寬車道。

我們親眼見證,有了科技的抓手,公益能夠迸發更大的能量:許多「不可想像」慢慢變成「有可能」,許多「很難」一點一點成為現實,我們曾經暢想的「人人公益」、「數字公益」和「透明公益」,都逐漸從理想照進現實。

這些年的實踐,我們有幾點感觸和大家分享:

堅持做正確的事

科技是一種能力,向善是一種選擇。很慶幸這9年來我們一直堅持在做一件難而正確的事,就是以數字科技推動公益大眾化和公益現代化。

從99公益日誕生之初,我們大量的業務和產品就自發、主動、深度參與,活躍在支持公益的一線,今年參與的業務和產品數量更是超過了80個。依託我們的數字科技底座,我們不斷為公益提供「好用的工具」和及時的數字化反饋,營造公益氛圍。我們搭建出「指尖公益」的生態系統,答題、捐步、捐會議時間都能隨手做好事,「做好事得小紅花」慢慢深入人心,小紅花在我們的產品體系內遍地開放。

可以說,我們的用戶就是99公益日源源不斷的種子用戶,我們的數字科技產品,就是99公益日一步步成長的堅實動力。而鵝廠的同學們,不僅是數字化公益生態的建設者,也是使用者,我們有一群龐大的志願者團隊,長期耕耘在公益一線,每10個鵝廠員工中就有6個參與公益:有月捐超過100個月的,有做公益超過1600小時的,有捐步超過5000萬步的……這些在數字生態內被默默記下的數字,都是鵝廠「向善基因」的體現。

相信技術的力量

在長期的公益實踐中,我們越發感受到科技的力量,數字科技已經成為我們參與解決社會問題的「尖端」武器。

河南暴雨中的「救命文檔」、「網約式」數字急救系統推廣AED心臟急救、「新冠防護藥物公益互助小程序」……諸多緊急時刻,我們能迅速從用戶需求出發,拿出解決方案,背後都是數字科技的支持與長期積澱,推動公益互助廣泛實踐與落地。

依託前沿科技,我們也不斷拓寬公益的邊界,讓公益更有力量。我們用AI識別系統守護雪豹,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到公益籌款監管,用天籟AI降噪技術為聽障人士解決辨聽難題,在微信上遠程為環衛工人捐贈愛心餐。科技和公益融合,不斷產生新的化學反應,也打開了公益行業更多的可能性和想象空間。

未來,我們必須堅守科技底色,不斷提升科技含量。只有磨練出不斷強大的科技實力,才能賦予「向善」更大的能量和意義。

公益是一群人的事業

9年長跑,我們有了更多的合作夥伴和同行者。在公益平台、愛心企業、公益機構和愛心用戶的合力共創下,公益生態已經百花齊放,99公益日成為了全社會的99公益日。

為了與全社會共享數字科技力量,我們打開平台能力,將「數字工具箱」開放給公益組織,助力行業高效運營;我們推動公益項目的透明化披露,助力行業可信可持續;我們把一塊走、答題等行為公益創新產品,開放給合作夥伴們使用,讓用戶在全平台都能更低門檻的參與公益;去年,我們實現了小紅花體系的開放,讓小紅花在公益平台之外也能綻放,打開了行為公益的無限可能;今年,我們的配捐還首次走出了騰訊公益的平台,實現了真正的跨平台配捐,真正踐行「用戶為本」。

用戶在哪裡,我們就去哪裡。這是一個開放的舞台,我們期待與社會各界一起,為公益行業輸入更多技術資源,為多元、包容的行業生態添磚加瓦。

近3年來,每年都有超過100億人次點擊、關注和參與互聯網慈善,99公益日置身其中,親身參與並見證了行業的高質量變遷。

鵝廠的小夥伴們,今年,我們所有的總辦成員也會親身加入公益倡導的一線,分別代言「生命、孩子、地球、鄉村、健康」五大主題戰隊,歡迎大家加入我們,一起行動起來,親身參與向善實踐。紮根社會,關切大眾,在實踐中感受用戶需求,保持行動敏捷,大家一起努力!


想在手機閱讀更多馬化騰資訊?下載【香港矽谷】Android應用
分享到Facebook
技術平台: Nasthon Sys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