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通明智雲COO吳靜濤:告別20餘年外企生活,下海抓住「信創」機會

.. 2021年,吳靜濤決定從F5離職。

如果以年為單位,細數吳靜濤在F5的日子,10隻手指已經不夠用。從一線最後升級成為F5大中華區首席技術官,吳靜濤在F5待了將近20多年。

F5在負載均衡領域的知名度、口碑也是業內人皆知的,自2000年進入國內,至今在負載均衡市場長期位居頭把交椅,且市佔率通常是40%以上,遠遠超過二三名。

按道理,吳靜濤繼續呆在F5仍是不錯的選擇,但他的判斷則剛好相反,認為抓住信創的機會才有未來。

信創,並不是一個新的概念,往前追溯,可以從2016年信創工作委員會成立開始說起。當時國家選擇15家單位開展黨政信創工程第一批試點,再到2017年,黨政信創工程啟動了第二期試點,100餘家單位開展試點,到2019年黨政信創工程二期試點才完成。

如果說2016-2019年,信創建設重點都還只停在黨政領域,那從2020年開始,信創建設範圍大幅度進行了擴展,金融、醫院、教育、航空航天、石油、電力、電信、交通等重點行業也被納入了信創建設範圍內。

吳靜濤因為常年和一線客戶交流,也很快察覺到這一市場的變化。此前,他去見一位國有銀行的CIO,這家銀行此前用F5產品,但這一次會面,CIO明確告訴他,這幾年不可能再採購F5這種進口產品,只能用信創的負載均衡。

再到去年底,國家下發79號文,全面指導國資信創產業發展和進度,要求到2027年央企國企100%完成信創替代,替換範圍涵蓋芯片、基礎軟件、操作系統、中間件等領域。而且政策規定,所有企業在2022年11月份基於計劃上報替換的系統,2023年每季度向國資委彙報。

信創已經是十分明顯且確定的信號,《2022年中國信創生態市場研究和選型評估報告》顯示,2023年,我國信創產業規模將達到9220.2億元,預計2025年將突破2萬億元。

不過,吳靜濤也表示,並不是所有外企人都能看到這一趨勢,就像當年泰坦尼克號沉船事件,在船遇冰山前,有的人對泰坦尼克號仍然信心十足,認為這是世界上最大的船,即便撞冰山了也不怕;但也有另一派人認為,船撞冰山,要麼說服船長,趕緊掉頭,說服不了,就得及早逃生。

吳靜濤顯然是後者。2021年,通明智雲成立,吳靜濤擔任COO兼聯合創始人,專註純信創的負載均衡的研發。

負載均衡是一種在計算機網絡中分配工作負載的技術,它可以將來自不同客戶端的請求分攤到多個服務器上,從而使每個服務器都能處理適量的請求,避免因某一台服務器負載過高而導致系統性能下降或宕機的情況。

一個形象的比喻是想象一家烤肉店有一名烤肉師傅和兩個烤爐。如果所有的客人都來找同一個烤肉師傅烤肉,他可能會忙不過來,而另外一個烤爐卻沒用上。這時候,烤肉店老闆可以通過引入一個負載均衡系統,讓客人輪流去找兩個烤爐,這樣每個烤爐都有機會參與烤肉,烤肉師傅也能更有效地服務客人。

簡單來說,負載均衡就像是一個「調度員」,能夠讓整個烤肉店的工作更高效、更公平。


以下是雷峰網與吳靜濤的對話:

雷峰網:在F5工作將近20年,離開會不會有些惋惜?

吳靜濤:識時務者為俊傑,外企在中國的這條路基本上斷了,如果不出現大的變化,應該是以萎縮為主導,像F5這種主流廠商,可能短期不會有撤出動作,但像我們,兩年前就已經看到這個趨勢,就像你眼瞅着船要撞冰山了,一定有一批人說要撞冰山了,大夥趕快掉頭。有些人說沒事,我們船很結實,撞了之後我們也不怕,泰坦尼克足夠大,是全世界最大的船。在這種情況下我說服不了船長,就自己先拿個小船走了。

雷峰網:當下,信創市場水溫怎樣?

吳靜濤:信創已經是非常明確的信號。以前可能是有要求,企業往往採取應對性策略,比如上個OA、上個郵件,這些都是邊緣業務,不影響實際的核心生產,但現在整個策略已經完全不一樣了,以金融為例,今年是核心業務系統都要開始上信創了。所以我覺得今年跟之前相比,大家對信創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市場信創項目也越來越多,這些都是越來越明顯的。我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兩種情況:一個是,我以前有一個老客戶,四大行之一,負載均衡一直用的是國外品牌F5,有一次跟他們的CIO聊,他就明確說這幾年我們不可能再買F5這種進口產品了,現在只能用信創的負債均衡。這是真正的客戶高管的反饋,肯定也是最真實的,因為別人說可能都還是道聽途說,或者是沒有決策權,沒有決策權就是胡說。另外一個是,一些客戶現在在做招投標的過程當中,已經開始明確說我們要純信創。

雷峰網:包括4大行在內的金融機構是什麼時候開始對核心系統替換的?

吳靜濤:應該是2022年開始,這個動作在全市場上已經很清晰了。

雷峰網:這個時間段跟通明智雲的成立也吻合。

吳靜濤:因為我們是市場的一線人員,春江水暖鴨先知,我們一看實際需求是很清晰的,所以我們及時去做這種純信創類的產品研發,去做了這家公司。

雷峰網:信創之下,負載均衡市場發生了哪些變化?

吳靜濤:IDC每年都有報告,國外廠商除F5之外,基本都變成其他了。現在外企撤中國還是一個蠻嚴重的現象。中國市場目前比較主流的幾個廠商,像F5肯定是其中之一,它仍然非常強大,神州雲科目前排在國產前三,然後一些交換機的廠商,還有像深信服,信安世紀等也都會有一些市場佔有率,但專業做負債均衡的廠商,應該目前以F5跟神州雲科兩家為主。

雷峰網:目前,國內外負載均衡產品性能差距大嗎?

吳靜濤:如果公正的說,應該說差距還蠻大的,我來給您說個數字可能很容易理解。根據IDC的報告,中國一年的負債均衡是300多個million,在中國區純負債均衡需求大概也是二十幾個億,但如果把軟件需求,把雲的需求,把一些負載均衡相關的應用交付需求,都加在裡面的話,Gartner是要給出更關係的一個數據,可能得有四五十個億的中國區市場。如果以這兩個數據為發起點,我們來反觀F5就很有說服力。 F5每年的營業額就差不多26億美金,它基本上每年會投17%在研發上,這意味着他一年要投4億美金,換算成人民幣有 28個億,也就是說F5在研發上面投入的錢,就相當於全中國負債均衡的收入。你說沒有差距,我覺得這話不合理,對吧?

雷峰網:但信創的趨勢不可逆。

吳靜濤:對,這是國家策略,這個策略已經定了,執行就好了。

雷峰網:通明智雲現在主要服務群體是哪些?

吳靜濤:金融和軍政。

雷峰網:金融和軍政採購信創產品時,一般有哪些特殊要求?

吳靜濤:比如說,會要求你用自主可控的芯片或者可控的操作系統等,等於進口產品是不能參與。

雷峰網:許多人替換信創產品後會擔心可用性、穩定性等問題。

吳靜濤:國內銀行業之前在負債均衡這一塊,基本用F5的雙活數據中心架構,就特別像一個飛機的兩個發動機,其中任何一個發動機有故障了,飛機是不會倒的,它能繼續飛,以此保證業務的可持續性。然而,現在要求信創,但問題是你沒有F5的技術,你的信創架構只能是負載均衡產品,然後換成一個國產化的發動機,一旦發動機有故障,這飛機就直接下來,變成滑翔機了,它沒有動力。所以這種單軌制的信創最怕的不是投產不成功,怕的是投產成功了,運行了一個月之後出事,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所以我們給客戶的建議是,你把雙活數據中心的每個中心裡單建一個信創的域出來,這樣等於把雙活數據中心運行變成4個數據中心運行,這樣你的服務能力也提升了,而且實際的可用性跟風險性就降低了很多。特別是在做灰度流量的調配時,哪些調去給信創中心,哪些要去給傳統中心,你可以任意切換,一旦信創域出什麼事兒,你就直接全切回來就可以了。就這樣的話等於用戶是不會受任何影響。之後,比如說2025年,可能這些老的數據中心的交換機、服務器可能也都過了維保期,直接把它拆下來,這樣就可以在全信創環境下保證穩定運行。

雷峰網:您一直提到F5,您是F5二十年的老員工,您覺得之前這段經歷為您現在做信創市場提供了哪些經驗?

吳靜濤:多年外企經歷給我帶來了很寶貴的財富。一個是在市場營銷方面,外企和國內廠商有本質的區別,國內廠商一般是賣產品的,我希望跟你聊的是我有幾個端口,我用的什麼樣的CPU,一台多少錢,基本上是買賣關係。在F5時,我們以前出去跟客戶談的是,你的業務場景是怎樣的,整個架構應該如何搭建,怎麼去規劃,這是架構式的銷售。所以從這一層面上來講,這些年跟客戶交流的過程當中,可以感受客戶對你的信任是完全不一樣的。另外在產品方面,以前國內友商都是猜F5怎麼做,試圖去理解他們的設定、理念,我在F5這多麼年,F5的設計理念跟設計思路都很清楚。

雷峰網:信創給負載均衡釋市場放了多大的市場空間?

吳靜濤:負載均衡之前每年的市場增速大概都是個位數,但是IDC報告說,今年負債均衡增速可能有10%以上的雙位數增長,最主要的來源,一個是正常的市場需求,然後疊加信創替換的需求,等於它的市場變大了。

雷峰網:面對信創的市場,小企業有機會嗎?

吳靜濤:基本沒有機會,舉個實際例子,我們公司之所以叫通明智雲,其原因是公司註冊地在北京的通明湖新信息城,這是工信部和北京市政府一起成立的國家級的信創基地,有明確的入園要求,首先必須是純信創的企業,而且營業額要夠5億。這也就說說你要是一個穩定可靠的企業才能夠進得來,才能保證未來的合作是可信的。

【封面圖片來源:網站名豆瓣,所有者:豆瓣】


想在手機閱讀更多IT人物資訊?下載【香港矽谷】Android應用
分享到Facebook
技術平台: Nasthon Systems